首頁>檢索頁>當前

山歌回響 綠水青山

——“跟著課本讀中國”之廣西篇

發(fā)布時間:2024-09-26 作者:本報特別報道組 來源:中國教育報


廣西桂林市龍隱小學學生在學習《唱山歌》。 本報記者 陳經宇 攝

掃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跟著課本讀中國

主辦:中國教育報 協(xié)辦:人民教育出版社

  神秘的嶺南之地,群山環(huán)抱之中,流傳著一位歌仙的動人故事。傳說中,她的歌聲如同山間清泉,悠揚而純凈,洗滌著每一個聆聽者的心靈;現實里,她的歌聲穿越了時空的長廊,至今仍回響在青山綠水之間。

  她,就是劉三姐。1960年,伴隨著電影《劉三姐》的上映,歌曲《唱山歌》風靡大江南北,這首歌也被收錄在人教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成為孩子們學習音樂、了解傳統(tǒng)民歌的重要篇章。

  夏日時節(jié),記者一行踏著《唱山歌》的優(yōu)美旋律,來到素有“甲天下”美譽的桂林山水間,近距離體驗劉三姐充滿魅力的山歌世界。

  美不勝收:

  山歌好比春江水

  劉三姐的故事何以歷經千年、經久不衰?就在于它根植于廣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在電影《劉三姐》的鏡頭中,“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美不勝收,與故事情節(jié)相得益彰。美麗動人的傳說和著優(yōu)美抒情的音樂,與充滿詩情畫意的漓江山水完美融為一體,為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增添了藝術的魅力,劉三姐的藝術形象也因此成為超越地域文化、打破歷史空間的情感紐帶,也因此成為我國電影藝術中的經典。

  青山為背景,流水為和音。要想領略劉三姐歌謠的獨特魅力,必須走進其演唱的自然環(huán)境。為了體會山歌與自然的融合之美,記者一行乘坐輪船,沿著漓江流經雁山、陽朔的69公里河段,重訪電影《劉三姐》的拍攝場景。

  夏日,大自然的筆觸也變得精致起來,在漓江這幅千年畫卷上輕輕勾勒。陽光透過薄霧,溫柔地灑在漓江水面,仿佛引領著記者穿越時空,直抵那悠揚的山歌世界。每一座山峰、每一處流水,都像是精心布置的舞臺布景,與劉三姐的歌聲交相輝映。

  遠山如黛,層層疊疊,深淺不一,仿佛一幅潑墨山水畫。近看,各色奇峰怪石層出不窮:有的像駿馬奔騰,昂首向天;有的像老僧入定,閉目養(yǎng)神;還有的像羞澀少女,輕紗遮面,若隱若現于云霧之間。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正是這“甲天下”的神與魂。

  漓江宛如一條翠綠的絲帶,輕柔地繞過這些奇峰怪石,在群山之間穿梭。水波不興,潺潺流水聲如同天籟,與青山相映成趣。

  “前方就是第五套人民幣20元面值背面的圖案——黃布倒影?!甭牭酱瞎ぷ魅藛T的介紹,記者趕緊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人民幣進行比對,紙幣上的二維畫面瞬間拉伸為了三維的立體世界。

  隨著船只緩緩前行,記者不斷調整角度,試圖從各個方位捕捉這難得的美景。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是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次致敬。周圍的游客也紛紛拿出手機或相機,記錄下這一刻的震撼與美好。

  “真是太美了!鏡頭根本拍不出來,在現實中親眼看到這樣的景色,感覺就像是走進了一幅畫里?!庇浾呱砼缘挠慰透袊@道,這番話也道出了在場人的心聲——任何鏡頭都無法完全記錄下這份震撼與美好。一路上,九馬畫山、鯉魚現鰭、童子拜觀音……移步換景,步步稱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盡情揮灑,向世人展現著中華大地的壯美奇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更好地保護漓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桂林教育系統(tǒng)多次開展漓江水質檢測研學活動,號召更多中小學生加入到保護環(huán)境的隊伍中來,從身邊做起,用實際行動保護家鄉(xiāng)水資源、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當好保護桂林山水的守衛(wèi)者?!惫鹆质薪逃贮h組成員劉小松說。

  “通過研學活動,學生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增強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同時,這樣的環(huán)境也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讓他們學會欣賞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美好?!惫鹆质旋堧[小學教師林娜說。

  傳誦千年:

  這邊唱來那邊和

  “劉三姐”,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背后,蘊含著八桂大地流傳千年的習俗。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在各族文化交流過程中,音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劉三姐歌謠應運而生。

  “很多人對劉三姐有所耳聞,但對劉三姐歌謠具體是什么并不是那么了解,可以說是‘熟悉而又陌生’。”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廖明君說。他曾受邀主持劉三姐歌謠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工作。“在長期的發(fā)展進程中,劉三姐歌謠日趨豐富多彩——既有情歌,也有古歌、敘事歌和風俗歌;既有漢語的,也有壯語、仫佬語、毛南語的;除了即興對唱之外,還有根據世代傳承的歌本來傳唱?!?/p>

  音樂不僅是個人的情感表達,也是集體記憶的容器。

  一首首山歌如同歷史的低語,穿越千年時空,將古老傳統(tǒng)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讓人們在歌聲中感受到民族的根與魂。

  劉三姐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這些故事是如何發(fā)展演化的?為了弄清這些問題,記者一行來到廣西師范大學桂學博物館一探究竟。

  一踏入博物館,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唱山歌》的旋律。與劉三姐相關的文獻、歌書、歌本、年畫、海報、唱片、照片、郵品等近百件展品靜靜地躺在展柜里,等待著每一位來訪者的凝視和探索。

  相傳,劉三姐是唐代一名廣西的農家女,她從小愛唱山歌,心靈手巧。當地人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廣西的山水有多美,劉三姐的歌就有多么動聽。后來,她的才華遭到地主惡霸的記恨,被迫害跳河致死。在千百年的流傳中,劉三姐成了當地百姓理想中智慧與勇敢的化身。

  山歌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對歌,即雙方或多方以歌唱的形式進行應答和交流。有趣的是,在劉三姐的流傳過程中,不同藝術形式之間也出現了“這邊唱來那邊和”的現象。

  1958年底,廣西柳州開始創(chuàng)作彩調劇《劉三姐》劇本,率先把劉三姐的故事搬上舞臺。1960年,在彩調劇的基礎上,喬羽完成了電影劇本《劉三姐》的創(chuàng)作。電影上映后風靡大江南北,在全國范圍內引發(fā)了“劉三姐熱”。

  根據廣西山歌精髓制作的電影主題曲《唱山歌》,也以其獨特的民族韻味、悠揚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詞,迅速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與共鳴,成為膾炙人口、人人傳唱的經典之作。

  在博物館,記者見到了電影《劉三姐》當年拍攝的劇本?!安┪镳^籌建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其中,劉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館向我們捐贈了近百件展品,包括1960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電影《劉三姐》劇本、1961年《民族畫報》等?!睆V西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王董邊走邊介紹,“未來,我們打算把劉三姐文化專題做成桂學博物館的精品展覽,在大學校園中更好地賡續(xù)劉三姐文化基因?!?/p>

  傳承路上:

  不怕灘險彎又多

  “尼呀嘞,依呀厄……”剛走到南寧市武鳴區(qū)太平鎮(zhèn)慶樂小學校門口,一陣清脆悅耳、充滿稚嫩的歌聲便悠然飄入記者耳中。走近一看,一群孩子正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校室外歌圩進行排練。

  要讓山歌唱得更歡,得讓山歌傳得下去。這些孩子是學校合唱團成員,正在進行日常排練。這歌聲,則是慶樂小學積極推動山歌教育所結出的碩果。

  “我們深知山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價值,因此,學校將山歌教育作為特色課程引入課堂,旨在讓孩子們在歌聲中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激發(fā)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慶樂小學校長黃彥安說。

  慶樂小學的山歌教育社團多次在國家級比賽中獲得獎項,學校還被評為南寧市武鳴區(qū)“尼達尼”合唱團培訓基地?!艾F在,我們的學生小學畢業(yè)后,人人會唱三首以上山歌。”黃彥安說。

  “我很喜歡山歌社團,因為每次排練學校都會發(fā)一些零食,而且還能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增加了我的自信心?!睉c樂小學三年級學生黃詩媛說。

  慶樂小學并非個例。在桂林市龍隱小學,學校將劉三姐文化融入音樂、美術等不同學科,在每年的三月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

  “三月三那天,我們的學校就成了一個熱鬧的大歌圩,每個年級都精心準備了一首代表自己風采的歌曲。校園里,歌聲此起彼伏,你方唱罷我登場,嘹亮悅耳的山歌聲飄滿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饼堧[小學校長沈克虹說,“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與自豪,看著他們投入其中,我深感欣慰。”

  為了讓劉三姐歌謠更好地傳承下去,加強教師培養(yǎng)至關重要?!霸谝魳穼W專業(yè)‘教師職業(yè)訓練’等課程中,學校將廣西傳統(tǒng)的山歌音樂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實踐。同時,在實習過程中鼓勵學生以山歌音樂文化為素材創(chuàng)編節(jié)目,傳承和弘揚廣西豐富的山歌音樂文化?!睆V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周樓勝說。

  從一個人、一群人到一代人,山歌聲聲不息,代代傳承。近年來,廣西多地學校被命名為“廣西山歌傳習基地”。學校通過設立專門的山歌教學課程,將山歌融入日常教學中,孩子們不僅學唱山歌,還會編山歌,讓山歌非遺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

  一粒粒山歌的種子栽種下去,一條條藝術枝葉繁茂四布,一朵朵文化繁花競相綻放。山歌,這一傳統(tǒng)又充滿活力的藝術形式,正從廣西這片沃土歡騰而起,向四海傳唱。這是高山與大海的合奏,是歲月和時間的共鳴,是廣西向世界發(fā)出的最悅耳、動聽的中國聲音。

 ?。ū緢筇貏e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 王強 歐金昌 梁昱娟 陳經宇 梁瑞哲 執(zhí)筆:本報記者 梁昱娟)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26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