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著名高等學府”“沉浸體驗科技活動”“參與式文化之旅”……暑期將至,研學旅行再度升溫,各類名義的研學旅行層出不窮,而隨之出現的市場亂象也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日前,深圳市消委會聯合福田區(qū)消委會召開研學旅行消費監(jiān)督新聞發(fā)布會,公布研學旅行的消費監(jiān)督情況。
近年來,研學旅行受到社會熱捧。以“研”濟“旅”、以“旅”促“研”,促進“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知行相融,實現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體認,增強他們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這是研學旅行的教育意蘊所在。然而,很多市場化的研學旅行產品卻忽視了研學旅行的實踐育人價值。有的經營者資質不全,安排的隨行人員缺乏相應的資質能力,基本的組織管理安全得不到保障,虛假宣傳問題嚴重,更談不上對研學旅行課程目標、主題設計、資源選擇等進行系統思考。研學旅行活動常因“研”味不足、“旅”甚于“研”而飽受詬病。
研學旅行的空間場所多為博物館、科技館、農業(yè)基地等開放性的資源,設計研學課程需要授課者、場館人員等跨界合作,分析場地資源特點、挖掘學科育人要素、設計實踐活動。這種設計的挑戰(zhàn)性不言而喻。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授課者不再像在課堂中“教”學生,而是“指導”學生動手實踐和親歷各種實踐活動。這種教學方式對授課者的綜合素質、組織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研學機構如果沒有專業(yè)的師資力量,不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研發(fā)設計課程,只想著打著研學旅行的旗號,招攬生意、獲取更高收益,必然導致研學旅行活動“研”味不足,研學淪為宣傳噱頭。
好的“研”“旅”兼修的研學旅行課程應該具備什么特征?自主性。在活動選擇時,要重視學生自身發(fā)展需求,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和參與。實踐性。研學旅行課程強調學生親身經歷各項活動,在“動手做”“實驗”“探究”“設計”“創(chuàng)作”“反思”的過程中進行“體驗”“體悟”“體認”,在全身心參與活動中,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開放性。引導學生把開放的場地資源轉化為學習場所,在與社會的持續(xù)互動中,不斷拓展活動時空和活動內容,使自己的個性特長、實踐能力、服務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不斷獲得發(fā)展。綜合性。結合研學旅行場地獨特資源,鼓勵學生實現多學科知識統整,實現跨學科理解,促進學生對個體與自然、社會之間關系的整體性理解,加強知識學習與學生經驗、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系,提高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總的來說,它既強調綜合多種跨學科知識,又注重參觀、體驗等活動,既講究跨學科思維運用的“學”,更彰顯身體力行之“習”,是“旅”與“研”的有機聯結與相互交融。參與其中的學生不僅是獲得知識的增長、視野的豐富,他們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責任感等都得到了發(fā)展,在協作中學會解決問題,這是研學旅行的價值關鍵。
無論是研學旅行基地進行課程設計與建設,還是研學旅行機構進行課程設計,或者家長進行研學旅行產品遴選,都應遵循上述關鍵特征做進一步分析:基地(空間場所)資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是否轉化為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課程內容?學生在研學旅行課程中是否擁有自主性和實踐性?授課者的跨學科指導能力和水平如何?研學旅行活動組織管理水平如何?這些也是判斷一個旅行產品到底是真“研學”還是徒有虛名的依據。
此外,還要強化市場治理,構筑良好研學旅行教育生態(tài)。相關部門和行業(yè)協會應進一步明確行業(yè)標準,加強規(guī)范引領,治理市場無序與體制約束不完善的現象。持續(xù)開展消費監(jiān)督工作,促進整改。積極探索建立研學旅行基地的準入標準、退出機制和評價體系,加強對基地課程方案和實施水平的評估,推動研學旅行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還要加強人才培養(yǎng)培訓,培養(yǎng)理論實踐相結合的研學導師,為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人才支撐。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28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