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構建科學教育與高校育人的“雙贏”格局

發(fā)布時間:2024-04-12 作者:李維 來源:中國教育報

據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大學“春分工程”由研究生擔綱科普隊伍主力軍,至今已走進了100多個中小學、科技場館和社區(qū),僅2023年就開展了6343堂科學課程。這一舉措是對科學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呈現出科學教育與高校育人的“雙贏”局面。

高校參與科學教育工作能夠有效緩解科學教育專業(yè)力量不足的問題,對促進科學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以中小學階段為例,為加大科學教師的供給,各級政府部門采取了在公費師范生、“優(yōu)師計劃”等項目中提高中小學科學類教師培養(yǎng)比例,以及編制向中小學科學教師傾斜等措施。這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學科學教師短缺的情況,但仍然缺口較大。

高校從事科學研究的師生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相關領域的前沿科技進展有比較全面的認知,在開展科學教育方面具有明顯的資源優(yōu)勢。引導他們走進中小學校,通過科普報告、科技輔導、科普展演、科學課堂等形式開展科學教育活動,能夠將科學知識、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傳遞給學生,為中小學科學教育注入新能量。這不僅能直接彌補科學教育工作者人數不足的問題,也為促進科學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于高校而言,引導師生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能夠為高校育人搭建人才培養(yǎng)實踐平臺,強化人才需求與供給的聯動,切實提升高校育人質量。高校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學生直接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活動,不僅檢驗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學習情況,也鍛煉其表達和溝通能力。通過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實踐,高校學生一方面能對自身的專業(yè)知識開展自我評價,對現有的知識進行有效整合,促進知識體系的完善擴充;另一方面在與中小學生的互動對話中,能夠加深對專業(yè)知識體系的理解與反思,更好地感受專業(yè)的魅力和價值。這些將為高校培養(yǎng)綜合能力更強、專業(yè)水平更高的科學教育家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以“春分工程”為代表的科學教育專項行動實現了科學教育與高校育人的“雙贏”格局。而要更好地推動科學教育專項實踐活動走深走實,取得更大的成效,需要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努力。

從政策上對高校參與科學工作予以支持。各地教育部門要認真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規(guī)定,進一步完善高校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激勵機制,推動高校主動對接中小學。例如,強化資源征集、對接、調度機制,為高校師生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提供相關實踐資源,切實保障高校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加大科學教育項目的支持力度,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科教項目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統籌各方資金和項目,廣泛爭取社會資助,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從而調動高校開展科學教育研究和服務的積極性,拓展輻射范圍。尤其對偏遠地區(qū)的科學教育要加大幫扶力度,促進科學教育工作更加公平。

加強制度建設,鼓勵更多的高校研究生參與科學教育實踐工作。一方面,將科學教育實踐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基于培養(yǎng)特點制定碩士生、博士生科學教育教學能力培養(yǎng)方案和培養(yǎng)計劃。另一方面,設立獎勵機制。將科學專業(yè)碩士、博士研究生參與科學教育實踐工作納入學生的獎學金評價體系。對于積極參與科學教育實踐的研究生予以表彰和獎勵,進一步激發(fā)和調動研究生參與科學教育實踐活動的熱情。

從人才供給、資源保障角度進一步完善科學教育工作支持舉措。首先,加強科學教育人才隊伍與科學教育能力建設。成立由高校研究生、導師、各領域科技人才、科技館所及科學教育基地科技輔導員組成的科學教育專業(yè)團隊,發(fā)揮其科學知識功底扎實、創(chuàng)造力活躍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優(yōu)勢。同時,制定一套契合我國高校服務中小學科學教育的人才培訓體系,定期進行培訓、考核,提高其開展科學教育的質量。其次,加強多元合作,保障供需精準匹配。高校要與中小學、公共媒體平臺跨界合作,共建傳播矩陣,協同開發(fā)優(yōu)質科學教育項目,尤其要加強高校與中小學的有機銜接,形成科學教育主體、受眾、需求“三端”于一體的互動機制,保障所供契合所需。同時,積極踐行“請進來”“走出去”雙向實踐模式。在“請進來”方面,開展“研究生進校園”“研究生進社區(qū)”等活動;在“走出去”方面,盤活資源,借助高校資源優(yōu)勢,組織中小學生前往高校進行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活動,近距離感受科學魅力。

(作者系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12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