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數從6個到18個,學生數從200名到750名,本地生占比從10%到76%……5年時間,浙江省永康市后吳小學從一所生源萎縮、招生困難的鄉(xiāng)村薄弱校,蝶變?yōu)椤靶《馈薄靶《鴥?yōu)”的農村品牌校,涌動著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
逆勢蝶變的密碼,在于永康市以集團化辦學省級試點為契機,以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創(chuàng)建為抓手,全面完善“共建、共育、共享、共進”的教育體系,一批山區(qū)薄弱校提質逆襲,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美美與共,全域集團化牽動區(qū)域教育發(fā)展換擋提速
永康市是全國聞名的“五金之都”,外來人口多,隨遷子女多。為破解強校愈強、弱校愈弱的瓶頸問題,永康大力推進“城校+鄉(xiāng)?!薄皬娦?弱?!薄懊?新校”的全域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并從政策指導、要素保障、激勵機制等層面搭建好相配套的“四梁八柱”。
永康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陳業(yè)根告訴記者:“鄉(xiāng)村學校作為教育的‘神經末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陣地。永康在深度和廣度上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新模式,持續(xù)將城鎮(zhèn)優(yōu)質教育資源下沉到鄉(xiāng)村義務教育學校,激發(fā)鄉(xiāng)村學校辦學活力,破解義務教育在均衡、質量方面‘鄉(xiāng)村弱’的突出問題。”
——為避免集團化辦學中出現“集而不團”,永康市聚焦新建學校,扎實推進“名校+新?!奔瘓F化辦學模式。
在2022年正式啟用的崇信小學,無邊界的學習場景成為校園特色,充分實現了環(huán)境育人?!靶滦0l(fā)展過程中人事先行,從新學校項目立項,到破土動工,再到建成投用,永康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集團總校全過程跟進,管理團隊與教師團隊整體派駐,拉高新校辦學起點,實現‘新建一所,辦好一所’。”崇信小學校長李穎麗說。
——為避免削峰填谷造成的名校品牌稀釋,永康市聚焦集團核心校,持續(xù)提升“強校+弱?!奔瘓F化辦學動能。
在大司巷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黃偉星看來,集團化辦學打破了名校在金字招牌上“躺平”的幻想,倒逼核心校高位思考問題,引領整個教育集團持續(xù)進步。
從探索起步,到區(qū)域推進,再到深化發(fā)展,永康市目前建成教育集團12個,率先實現集團化辦學全域覆蓋,2023年上榜浙江省義務教育階段全域教共體(集團化)辦學試點名單,全市教育面貌為之一新。
美人之美,師資隊伍同頻激活優(yōu)質教育資源內生動力
以前,一些鄉(xiāng)村校缺少自己的校園文化和辦學理念,校長沒想法,教師沒動力,課程沒特色。為此,永康市在推進全域集團化辦學過程中注重對各校理念文化整合提升,實現“百花爭艷”。
堰頭小學是一所名副其實的“新永康人子女學?!薄谛I?43人,其中98.5%是隨遷子女,學生們來自16個省份、24個民族。
相比于城市優(yōu)質學校,鄉(xiāng)村學校品牌文化建設意識不足、能力不強。“在總校的引領指導下,我們將民族特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將民族團結進步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睂嶒瀸W校教育集團堰頭小學校長梅蕾說。如今,堰頭小學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示范單位”,成為一所民族特色校。
在永康市的集團化辦學推進過程中,12個教育集團由總校牽頭,調研、指導、組織各成員校明確學校發(fā)展目標愿景,制定文化建設方案。對鄉(xiāng)村學校的辦學進行整體規(guī)劃,推動鄉(xiāng)村學校文化建設步入高品質、特色化發(fā)展軌道。
針對校長群體,永康市以浙江省委關于深入踐行“四下基層”、深化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為契機,充分發(fā)揮集團總校的平臺和資源優(yōu)勢,組團式外出考察學習,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更新觀念。
針對教師群體,永康市推進教師由“學校人”向“集團人”轉變,實行“一師多校”、教師走教模式,實現優(yōu)質師資引領和鄉(xiāng)村教師素質提升的“雙向奔赴”。融合型教共體各校區(qū)教師統一招聘、統一培養(yǎng),跨校區(qū)無障礙調配,教師崗位合并設置,職稱評聘統一實施。
教師動起來的同時,練好“內功”同樣重要,教師專業(yè)能力和水平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集團統籌下,教師教研不再“單打獨斗”,同研共思、集體備課成為日常,教師們在專業(yè)成長方面進步更快、更有底氣。
各美其美,家門口有特色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2015年底,占地30余畝的后吳小學完成改擴建工程后,教學硬件設施在當地農村學校屬于一流,但師資配備、教學質量相對薄弱,“招生全靠動員”是后吳小學曾經遭遇的困境。
幾年后,來后吳小學報名的學生家長在校門口排起了長隊。
“在學校跟著書法課老師學習后,在書法比賽中獲獎讓孩子很有成就感,孩子變得更自信了?!蔽澹?)班學生李欣靈的家長黃女士對孩子的變化贊不絕口。
后吳小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歷山腳下,其所在的后吳村有村民3000多人,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村。黃女士是后吳村人,她的第一個孩子上學時并沒有選擇后吳小學,幾年后學校的發(fā)展變化顯而易見,黃女士決定讓孩子在家門口讀書。
得益于集團化辦學給學校帶來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學校辦學特色不斷凸顯,像黃女士一樣選擇把孩子“送回來”的家長不在少數。
尤其令人感到驚喜的是,原來的鄉(xiāng)村薄弱校在加入集團后,逐漸實現從“輸血補差”到“造血反哺”,出現了“城鎮(zhèn)優(yōu)質教育資源下沉鄉(xiāng)村、鄉(xiāng)土特色優(yōu)勢反哺城鎮(zhèn)學校”的集團化辦學局面。在后吳小學勞動教育基地,整個集團內的班級在這里輪流上烹飪課,制作西點、傳統美食等,總校通過互聯網把烘焙課程分享給各個成員校。
“我們將以集團化辦學省級試點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管理共建、隊伍共育、資源共享、質量共進、考核共聯等集團化辦學機制,讓每一所學校都能主動成長,讓每個孩子都能普享優(yōu)質教育,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名校就在家門口、名師就在我身邊’的教育愿景。”陳業(yè)根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0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