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博物館展覽可多些受眾思維

發(fā)布時間:2024-04-17 作者:朱昌俊 來源:中國教育報

據(jù)《北京日報》報道,京城各大博物館參觀熱度持續(xù)攀升,但記者探訪20余家博物館后發(fā)現(xiàn),有些展陳細節(jié)讓觀眾感覺不太“友好”——展品說明牌“惜字如金”,只知道展品名,用途全靠猜;掏出手機掃一掃講解二維碼,頁面一直不顯示;貼在展柜玻璃上的說明文字,看著挺美觀,讀起來費眼睛……

近年來,“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青少年群體日益成為參觀博物館的主力群體,很多的研學活動也將博物館作為重要的學習項目。當逛博物館成為一種大眾化的文化體驗活動,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的興趣愛好時,博物館相應的展陳設計、配套服務等也應優(yōu)化升級,提高友好度。

從反饋來看,多數(shù)讓參觀者覺得不夠友好的細節(jié),其實改進起來并不難。例如,有的展覽說明中生僻字較多,只要標個拼音就能解決;有的說明牌擺放的位置很低,一般參觀者不得不“彎著腰、使勁看”,只要調(diào)整一下高度即可……說到底,還是需要博物館在展陳設計等方面,真正多一些用戶視角,最大程度兼顧不同群體的參觀需求,提升整體的參觀體驗和人性化服務水平。特別是隨著未成年參觀者越來越多,一些博物館針對兒童推出了一些高質(zhì)量的專題展覽,并舉辦各類“小小講解員”比賽等,把“殿堂”變“課堂”。讓文物保護成果以更為生動的方式惠及更多孩子,其實就是一種用戶思維的體現(xiàn)。

事實上,博物館接待參觀者的過程,也是在進行一種雙向的交流。一方面,參觀者在博物館內(nèi)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文化體驗;另一方面,不斷增加的參觀者也對博物館的服務水平進行更全面的審視。接受并正視這種審視,其實就是幫助博物館在服務方面查漏補缺,最終助力整體服務質(zhì)量和專業(yè)度的提升。

之前有網(wǎng)友講述過一個案例:一名游客在游覽遼寧省博物館時,發(fā)視頻提了一個建議——能不能給大廳放置一些椅子?因為很多游客,參觀累了只能席地而坐。而就在視頻發(fā)出的第二天,遼寧省博物館各樓層就出現(xiàn)了供游客休息的長條椅、沙發(fā)。這樣的雙向良性互動,實乃參觀者和館方的共贏。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在一般的認知中,這一說法主要是指博物館在歷史文化知識的輸出上扮演著大學的角色,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但其實,博物館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提升對參觀者的友好度,也是在另一維度扮演好大學的角色,即通過自身的實踐示范,推動人性化、無障礙的服務與設計理念在社會的傳播。當前,無論是小到公共場所的無障礙通道建設、無障礙衛(wèi)生間建設,還是大到兒童友好型社區(qū)、城市建設等,整個社會的無障礙設計理念,其實都還需要進一步推廣并實施。若博物館在這方面能夠真正把無障礙設計、參觀者友好度保障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未嘗不能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在更深層次助力公共服務友好度乃至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

當然,每個博物館的展品和定位都有區(qū)別,無障礙設計也要充分建立在布展專業(yè)性和藏品保護需要的基礎之上。這其實也更考驗博物館在服務上的綜合能力。隨著“博物館熱”的持續(xù),相信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會在與參觀者的互動中更好地磨合,進一步提升運營質(zhì)量和服務水平。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17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