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山東濟南高新區(qū)金谷小學推動教師綜合式、跨學科課程設計——

以主題化課程激發(fā)學生成長活力

發(fā)布時間:2024-01-28 作者:畢英春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步入人工智能時代的今天,學校育人目標要從關注“考試分數”轉向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師的課程實施要從單一內容、單一學科走向綜合式、跨學科設計,這些對新時代校長的課程領導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長要樹立全環(huán)境育人理念,引導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構建主題化課程體系,實現學校主題化課程協同育人的功能。

以一體化課程設計推動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不分學科的,他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常與多個學科的知識、技能相關,這是最好的學習資源。依托這些資源確定課程主題,往往可以設計出多層面、富有挑戰(zhàn)性的真實學習任務。原因之一,這些問題接近學生學習目標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知識建構的過程;原因之二,學習資源的尋找、學習活動的組織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原因之三,學習知識的過程與解決生活中真實問題結合,富有挑戰(zhàn)性,會激發(fā)學習的欲望和學習動力。這種有社會文化含量和生活文化背景的課程主題,是全科教學的“大話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有文化意義的大情境,能夠避免學科間人為的割裂,從而解決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的隨意性、盲目性和碎片化問題。

山東省濟南高新區(qū)金谷小學圍繞全科教學,在低、中、高3個學段分別立足“我與自然”“我與他人”“我與社會”三大領域,為6個年級12個學期確立了葉、蓮、谷、美食、飛鳥、清明等12個課程主題,打通了學科間、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之間的藩籬,以富有地域化、生活化、趣味化的主題課程,有效實現了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

例如,一年級下學期課程主題確定為“蓮”,以濟南市市花——蓮花為核心,將年級文化主題活動、各學科的學習任務設計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特色、學校東側蓮花山以及日常的蓮藕飲食文化相關聯?!吧彙敝黝}年級課程至少在三方面促進了課程融合:一是該主題與語文教材的兩首古詩《池上》《小池》和散文詩《荷葉圓圓》相契合,有利于學科學習任務設計,課程理念易于落地;二是可以借用蓮的形狀與結構特點,引導學生畫出思維導圖,把各學科的知識結構化;三是“蓮”的特性與校訓“純真如金,虛懷若谷”有相通之處,與學校育人文化一致,比較自然地落實了文化育人。

以跨學科課程喚醒學生學習內驅力

實施主題化課程,不但不會消解學科教學,反而是要借助主題這個大情境更好地夯實各學科素養(yǎng),實現全學科協同育人。那些拼盤式地將A學科融入B學科的“跨學科”課程,學習與評價目標模糊,降低了教學效能和學習效率,并非真正的跨學科課程。真正主題化的跨學科課堂,一定要糾正為活動而活動、沒有目標或者偏離目標的錯誤傾向。實施主題化課程要立足課標、教材和學情,首先,明確一個單元、一堂課、一個學習任務的既定學習目標和預期學習結果;其次,要確定能證明學生達到預期學習結果的評估證據;最后,要基于可評價的學習結果逆向設計或安排相關的教學活動。這樣的主題課程設計,才能確保目標不游離、環(huán)節(jié)不煩瑣和策略不失當。同時,要以有文化情境的主題引領學習任務群設計,通過有文化意義的深度學習喚醒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愿意投入情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從而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學校一年級上學期的“葉主題課程”,以入秋后學生常見的綠葉、紅葉和葉落現象作為各個學科教學的基本課程資源與學習情境。學生在生活化、趣味化的“葉情境”課堂上,不會明顯感受到語文、數學、科學、藝術等學科的變換,而是以各種樹葉為學習工具和情境完成各學科的學習任務。例如,語文教師教學《小小的船》一課,圍繞目標“用上小小的、彎彎的這樣的疊詞說話”,設計出核心任務——“秋天到了,做葉子天使,介紹美麗的樹葉”。在這一學習任務引導下,學生們在《小小的船》課文中悟到疊詞的妙處,在拓展閱讀含有疊詞的小兒歌中積累疊詞及其用法,到了運用疊詞贊美樹葉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就會輕松地說出“細細的柳葉像小船”“尖尖的松葉像綠針”和“寬寬的梧桐葉像手掌”等句子,教學效果與學習結果看得見、可評價。數學教師用“樹葉”為學具,讓學生進行10以內數的分合,然后鼓勵他們自己編題、做題、講題。美術教師則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觀察樹葉的色彩、形狀、線條,感受葉之美……樹葉將各學科的學習內容連接起來,消解了學科界限和內容的抽象化,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無痕跡地實現了“幼小銜接”。

以節(jié)假日主題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學習的本質是促進學習者行為與思維的變化。學生節(jié)假日中的生活文化經驗是有效影響學生情感、思維與行為的重要課程資源,也是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與興趣的重要路徑?;诖?,學校為學生設計了與各學科內容相銜接的主題化課程活動,在更加寬闊和深入的層面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的結構化與生成,豐富了學生節(jié)假日活動體驗,從而轉變了傳統寒暑假作業(yè)的“前后脫節(jié)現象”。

節(jié)假日主題化活動課程設計主要包括以下步驟:一是分科研讀細化課標,明確目的;二是同學科教師商討圍繞主題可組織哪些活動;三是同年級各科教師共同交流,實現學科間整合;四是任務責任到人,詳細設計分項活動;五是專人匯總統籌,然后再進一步完善課程;六是形成定稿,發(fā)給師生執(zhí)行落地。例如,精心設計的三年級暑假作業(yè)——“飛鳥集”暑期活動課程,將課標要求的兩個學期的學習內容進行了有機銜接:第一章尋飛鳥,包括說文解字探鳥源、成語故事聽鳥音、詩詞歌賦品鳥韻、《山海經》里知神鳥和《飛鳥集》里誦飛鳥;第二章問飛鳥,包括觀《鳥類星球》提出問題、讀《十萬個為什么》、研“仿生學”等活動;第三章講飛鳥,包括寓言故事里的智慧、兒歌里的靈性、電影中的冒險等活動;第四章護飛鳥,包括做飛鳥保護牌、制作鳥巢、學做飛鳥天天練體育等活動。學生們非常喜歡這個活動作業(yè),跟著飛鳥課程識字閱讀、編題講題、調查研究、強身健體。

以多維評價讓學生成長“看得見”

主題化課程的學科教學、節(jié)假日活動,都需要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有效的評價。缺少恰當的評價,會導致教師和學生跟著主題越走越遠,這種主題課程設計最終會因學習效率低下而“無疾而終”。關注學習結果證據的多維評價,設計期待值高的學習結果評價方式,是課堂目標不“走失”、文化韻味不“寡淡”的重要保障。

一是注重目標多維化評價。主題化課程的評價不能局限于具體活動的評價,也不能單一采取知識檢測性評價,應做到學科能力目標、育人目標、自覺發(fā)展目標三者兼顧,切莫顧此失彼。評價的設計要體現文化情感、能力、知識、達成度等多個維度,每個維度都要精準描述,使學習結果可檢測、可衡量。

二是注重目標全程性評價。日常課堂教學,要有改進式學業(yè)評價。圍繞核心目標分層設計評價標準,學生要清楚地知道“我現在在哪里”和“我的目標在哪里”。節(jié)假日主題活動,返校后要有闖關式展示“爭星”評價,對知識能力再重構。日常常規(guī)活動要有賦能式評價,圍繞學習、管理等各方面日省周評,見賢思齊,立德修身。學期結束還要有結果性評價,通過試卷或專項能力檢測,讓學生查缺補漏,能力螺旋上升。

三是關注學習結果的差異性。深度學習要做到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從參與度、質和量等各方面介入,既比基礎,又比發(fā)展,使學生清楚“我可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學習成果的比較與個性化評價,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個性化的生成與表現。

通過主題化課程的設計與實施,金谷小學的教師深刻體會到:“包括知識在內的文化教育”并不是高不可攀,學生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情境,是課程主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而教學評的一致性,是確保通過主題化課程實現深度學習的有效路徑。教育者有理由相信,基于情境、問題導向、及時激勵、讓學習真正發(fā)生的主題課程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校教育的“五育”融合。

(作者系山東省濟南高新區(qū)金谷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28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