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情動作很慢,以后到了小學作業(yè)怕是來不及完成?!薄捌饌€床就要花十多分鐘,以后上小學怎么辦?”“孩子玩起游戲反應特快,讓他做點兒別的,就拖著發(fā)呆,真?zhèn)X筋?!薄瓕τ诖蟀嗉议L而言,孩子即將升入小學,“磨蹭”逐漸成為令人焦慮的問題。
如果大班幼兒時間管理能力不足、做事拖拉,將嚴重影響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我們可以借助家園微項目,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引導幼兒學會管理時間,養(yǎng)成按時、有序、守時、惜時的習慣,減少“磨蹭”行為。
正視“磨蹭”本質,創(chuàng)設家園微項目
“磨蹭”,是幼兒時間管理能力不足的體現。幼兒年齡、發(fā)展水平、個性特點、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差異等,都是造成“磨蹭”的重要因素。
在這個議題上,我們并非“制止磨蹭”,而是教會幼兒“管理自己的時間”,具體建議幼兒“去做什么”。當家庭成為教育活動的第一現場時,家長不僅僅是家長,還是孩子的老師,我們應思考如何利用家長在家陪伴的契機,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提升時間管理能力,進而為入小學做準備。
家園微項目是一種以幼兒園為指導,以家庭為單位,支持幼兒開展的實踐體驗性探究活動。家園微項目能更好地從幼兒感興趣的、家庭中真實存在的、有待解決的問題入手,回應家庭教育的實際需求,符合家園共育的預期。以家園微項目推進家園協(xié)作,解決幼兒的“磨蹭”問題,有助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改善“磨蹭”行為,積累時間管理經驗
在適宜的生活場景中,我們可以按“認知—體驗—拓展—實踐”四個步驟,推進家園微項目,循序漸進幫助幼兒更好地管理時間。
一是時間的具象認知。時間是個抽象的概念,看不見也摸不著,大班幼兒雖然抽象邏輯思維有萌芽,但仍以直觀、具象的思維為主,經常會無視抽象時間的存在。要讓幼兒了解時間、感知時間,可以將抽象的時間具象化,轉變?yōu)橛螒蚯楣?jié)。如游戲“探索時鐘里的秘密”,家長可以讓幼兒觀察、數數,增強具象化認知:秒針走60步,分針走1格,是1分鐘;分針走60步,時針走1格,是1小時。家長還可以利用沙漏或手機計時器,與孩子開展微項目游戲,感知探索“1分鐘有多長”,如玩一玩1分鐘搭積木、1分鐘畫畫等,并引導孩子感受表達“1分鐘就是我畫一個小城堡的時間”“1分鐘就是我唱兩遍兒歌的時間”等,以孩子感興趣的小游戲引發(fā)其探索興趣,將抽象的時間和孩子喜歡的游戲內容聯(lián)系,有利于孩子真切體會“1分鐘的長度”,積累初步的時間管理經驗,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是時間的生活鏈接。“生活即教育”,基于幼兒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因此,對于時間的進一步認知引導,家長可以沉浸在家庭生活事件中,引發(fā)“生活中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的項目探索,不斷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如“1分鐘我可以從家門口走到小區(qū)門口”“1分鐘我可以穿好衣服”等。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班級群發(fā)起1分鐘挑戰(zhàn)打卡,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如1分鐘穿襪子、1分鐘剝豆子等,教師和家長積極鼓勵幼兒在家打卡并記錄,定期將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打卡次數的變化原因,讓幼兒對時間有更為豐富的認知,并感悟努力、專心做事能提高效率、節(jié)省時間的道理。
三是時間的延展挑戰(zhàn)。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家長常常擔心40分鐘左右的小學課堂有點兒“長”,孩子會坐不住。為了盡快適應,幼兒園和家庭可以開展“堅持40分鐘,我可以嗎”微項目活動,幫助孩子形成“一堂課”的時長感知,引導孩子產生正向的體驗。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組織模擬小學生課堂,使幼兒對“40分鐘”有更多的感性經驗。在家庭中,家長也可以通過聽故事、做手工等方式讓孩子更多地體會“40分鐘”的時長。隨后,家長和教師應及時傾聽幼兒的不同體驗,針對差異引導幼兒逐漸形成個體內在的時間標尺與價值觀念,讓幼兒對小學課堂產生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和感性經驗,進一步認識時間。
四是時間的童本規(guī)劃。對時間的感知最終需要內化成幼兒的經驗,外化于幼兒的行為。在幼兒形成初步時間概念后,家園可以基于兒童立場,進一步鞏固幼兒的時間意識與惜時行為。在“我的時間我怎樣安排”微項目實踐中,教師與家長可以分步推進。第一步,商規(guī)矩。與幼兒共同商議時間規(guī)則,幫助幼兒從無意識地感知時間逐漸轉變?yōu)橛幸庾R地遵守時間,樹立時間觀念。家長可以和孩子深入交流,商議后形成必須遵守的“時間家規(guī)”。教師也可以制定班規(guī),幫助幼兒習得自主安排活動的方法。第二步,做計劃。嘗試讓幼兒對“片段時間”進行計劃,幫助幼兒建立規(guī)劃時間的經驗和信心。計劃的過程對幼兒來說也是一種寶貴的學習體驗,不僅能幫助幼兒了解時間的先后順序、培養(yǎng)使用符號的能力、激發(fā)前書寫的興趣,還能調動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合理規(guī)劃、自主落實計劃中的事情。第三步,記日常。日常的時間記錄能幫助幼兒回顧時間,查找事件。家長可以建立時間賬本,引導孩子將自己每天的任務列一列、畫一畫,記錄做任務所花費的時間。教師也可以在班級門口設置幼兒每日簽到臺,擺放電子鐘、機械鐘等,讓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到園時間,讓每天的時間通過時間賬本“看得見”,讓幼兒對時間管理的成長軌跡“看得見”。
告別“磨蹭”行為,重視成果反饋
開展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微項目時,我們可以在短期內較為及時、真實地獲得成果反饋,了解幼兒當下的認知、情感與能力發(fā)展趨勢。比如家園微項目“時間儲蓄罐”,每當幼兒提前完成任務時,就可以把節(jié)約下來的時間記在紙條上,放進“時間儲蓄罐”里,這樣每天、每周、每月積累下來的時間,就是幼兒自我管理的“小成果”。“小成果”帶來的收獲就是幼兒可以用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這樣的微項目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成果”,更符合幼兒的需求。家長和教師也可以從短期積累逐步轉向較長的評價周期,引導幼兒逐步產生告別“磨蹭”行為的正向強化。
幼兒時間管理能力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家園互動的過程。家園微項目以小步、淺表、日常、真實的優(yōu)勢,針對幼兒時間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鏈接真實生活場景,讓學習變得更有趣味,以適合幼兒的方式,促進幼兒在自然經歷中發(fā)展,在這場家園攜手推進的時間管理之旅中,促使“磨蹭”變“及時”。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魯迅幼托教育集團)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08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