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家庭中,父母對孩子都小心翼翼地關愛有加,但卻沒有換來孩子同等的回應,要么被孩子完全忽視,要么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感到厭煩。為什么孩子會看不到父母的愛和付出呢?雖然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往往是不求回報的,但也需要有智慧地愛孩子,讓孩子成為知好歹懂感恩的人。
無條件的愛不等于沒有要求和原則。父母對孩子的愛也許是世界上最無私的一種愛,但無條件的愛并不等于無限的縱容,否則就變成了溺愛。對孩子的愛和管教并不矛盾,而且在家庭教育中缺一不可。事實上,對孩子的要求和原則就像海上的燈塔,是幫助孩子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合適的依據和準則,是讓孩子不偏離人生航道的重要保障。如果沒有這樣的準則,孩子會感到迷茫,會失去邊界感,從而失去對周圍世界的清晰感知,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需要立規(guī)矩,明確告訴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還有一旦違背了原則要承擔什么后果,為孩子價值觀和是非觀的形成打下好的基礎。
積極關注不等于以孩子為中心。很多時候父母尤其是母親容易事事以孩子為中心,孩子的事是頭等大事,孩子是家庭中頭等重要的人,孩子的生活事無巨細地得到全方位照顧和關注……在這樣的聚光燈下生活的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己是整個世界中心的錯覺。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彼此之間是相互獨立和平等的關系,要讓孩子看到并珍惜自己的愛意和付出,也要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要。因此父母在對孩子投以關注的同時,不要向孩子傳達這樣的信息:“你才是最重要的,家庭中其他人都不重要?!薄拔也恍枰愕年P心,只要你開心就好?!倍强梢愿嬖V孩子:“我關心你并隨時準備盡己所能幫助你,但并不代表你可以凌駕于其他人之上。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需要得到你的尊重和關心。”另外父母在生活中不要對孩子所有的事務都包辦代替,要多給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機會和向家人表達關心的機會。
表達關心而不是傳遞壓力。父母在給孩子提要求或是指出他的不足的時候,雖然出發(fā)點是為了孩子好,為了他有更大的進步,但很多時候都會因為表達或溝通方式的問題,而讓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和關心,只讓他們感受到壓力和指責。這也是有的孩子會關閉與父母溝通的大門,并對“我是為了你好”這樣的真心話產生反感的原因所在。
父母心里的確也會感到委屈,明明是為了孩子好,明明自己為孩子做了那么多,為什么得不到他的感激反而產生隔閡。父母需要放下自己,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去關心他的真實需要,而不是從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出發(fā),總想讓孩子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用父母的行為做好榜樣。父母做好自己以身作則,是家庭教育中一個最重要的法寶。孩子都有自己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他只會覺得父母在依仗家長的權威壓制自己而產生反感,而這樣的感覺從一開始就容易堵塞溝通之門。
說再多道理,不如讓孩子看到父母在生活點滴中、在為人處世中是怎樣做的,父母相互之間是如何表達愛和尊重的,父母是如何關心和孝敬祖輩的。父母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包含著愛和力量的所作所為一定是有感染力的,孩子也一定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并進行模仿。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4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