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需要童話,蘇霍姆林斯基說,童話與童年有著不解之緣。每一個孩子都生活在童話的世界里,那是個萬物有靈的世界,他們聽得懂鳥語蟲吟,看得見風舞花笑。
沒有一個孩子不愛聽童話。但是,僅僅愛聽是不夠的,只有把孩子帶到創(chuàng)作童話、編寫童話故事的境界,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尤其是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條理性會進一步加強。蘇霍姆林斯基說:“童話是積極的美的創(chuàng)作,包括了孩子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智力、感情、想象和意志。創(chuàng)作始于講述,其最高階段是表演。”這些年,新教育實驗幼兒階段開展的聽讀繪說(兒童讀寫繪)課程,就是把兒童的復述與創(chuàng)作童話故事以及繪畫等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積極成果。由此可見,童話在教育上大有可為,它已經遠遠超出了文學的范疇!
令我欣慰的是,近年來,江蘇已經在“童話”這片土地上默默深耕,探索實踐,將童話作為對青少年進行藝術熏陶、美德教育、情感培養(yǎng)、啟迪智慧、發(fā)展想象的重要載體,在校園和社會大力推廣。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明辦、江蘇省教育廳等多家單位主辦的“童話里的世界”童話故事創(chuàng)作大賽已成功舉辦了三屆,今年的主題是“童話中國 童夢未來”。盡管疫情嚴峻,依然有來自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海外投稿作品10萬余篇參賽,作品數(shù)量再創(chuàng)新高。
孩子們用童話歌頌美好生活、抒發(fā)真情實感、表達純真夢想,展示了新時代青少年蓬勃的精神風貌和向上的熠熠風采。如江蘇省沛縣中學李鑫然同學的《沁沁的精靈朋友》,講述了一群可愛的鋼琴小精靈為幫助生病的沁沁振作精神、戰(zhàn)勝病魔,不惜將自己變成雛菊的感人經歷。這篇童話頗有安徒生的《海的女兒》的神韻,清新唯美、令人動容。再如江蘇省無錫市和暢實驗小學孫辰錫同學的《池塘里的大眼》,講述了一只叫大眼的青蛙和一只叫大鉗的螃蟹,在面對池塘被洪水沖毀時作出的兩種不同的選擇——一個去看世界,一個建設家園。小作者用辯證的思維告訴我們:遠行不是逃離,同樣需要勇氣;留守不是懦弱,而是無私奉獻。無論哪一種選擇都如作者所言:“這個世界需要有人遠行,但也需要有人建設家園!”
傳統(tǒng)文化也成為本次大賽的熱點。如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經濟開發(fā)區(qū)學校姚博偉同學的《“糧”字遇險記》,通過“糧”和“狼”換了偏旁后一連串離奇的遭遇,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同樣是寫漢字,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奔牛實驗小學徐錦燁同學的《倉頡之國》,通過倉頡王國里的一場病毒大戰(zhàn),告訴我們漢字構造的嚴謹和豐富的內涵,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本次大賽同樣吸引了很多成人作家,作家周彩虹的《太陽下山33次》,講述了小野兔西西和媽媽為了安慰失去媽媽的小兔子可可,編了一個“太陽下山33次,媽媽就回來”的善意謊言,幫助小兔子可可自立自強的故事,情節(jié)動人、語言細膩、感人至深。胡運玲的《種面包》同樣充滿了教育意義,通過小老鼠的媽媽為了滿足小老鼠種一棵“面包樹”的夢想,每天清早悄悄將烤好的面包掛在“面包樹”上,提醒我們成人應努力呵護孩子的想象力,從小讓孩子有夢,長大他們才會追夢。篇幅所限,太多優(yōu)秀的作品在這里無法一一表述,這些作品仿佛是田野上金色的谷粒,顆顆閃爍著豐收的光芒。
作為世界經典童話,《安徒生童話》陪伴了無數(shù)孩子的童年。中國的童話發(fā)展雖然不到一百年,前景卻不可估量。以曹文軒為代表的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們的作品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讓世界讀中國童話”已成為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的光榮使命。從這一點看,“童話里的世界”童話故事創(chuàng)作大賽立意深遠,體現(xiàn)了江蘇的遠大胸懷和文化擔當,作為江蘇人,我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
童話潤澤童年。好童話培養(yǎng)好孩子。希望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除了書寫當代童話之外,更加自覺地挖掘中國優(yōu)秀的民間文化遺產,讓中國的孩子從小讀“中國童話”,讓“中國童話”更好地滋養(yǎng)中國兒童。
(作者系蘇州大學教授、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本文為《第三屆“童話里的世界”童話作品集》序言,有刪改)
《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02日第1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